9/28 眷村feat.農-台北場

論壇起頭由計畫主持人擔任主持及引言,介紹眷村實驗室的核心,讓民眾了解眷村與跨界的可能性,並試圖透過講者及與談人對談中,探詢出眷村在不同世代的當代性。

從農試所看見榮眷「創新及勇於實驗」的精神』

李曉雯總監透過寶藏巖經驗,以及接下來由文化基金會接管的煥民心村蟾蜍山(農試所)的脈絡切入,並且認為,我們現今站在歷史轉譯與文化詮釋中間,如何透過過往的脈絡及觀察,找出並詮釋眷村與農業之關聯性。例如,總監提到農業改良(農試所、農技團)、土壤及堆肥、生物鏈、環境、種植、都會畸零地、空間轉化、土地正義、閒置空間及房價等,皆是與土地與農業及眷村有著鏈鎖式的關係。

『文化就是不斷的「耕作」』

連振佑副教授則接著談到「眷村作為載體,與農的可能性」,老師認為眷村是根著於土地上的容器,農業的一至六級產業是否可能在眷村場域中出現。老師舉例:進駐光復新村的巧遇濃情巧克力,他們運用在地可可豆產業,在眷村場域中發展農業二級產業,讓眷村直接面對農業,甚至現在全國都在談的地方創生。透過都市計畫、廣義眷村及周圍的人地關係連結、當代性、農業記憶、經驗及未來、糧票等不同面向去開展農與眷村新的可能性。

『打開竹籬笆,讓新世代認識眷村』

針對眷村資源中心的想像,年輕世代回饋,之所以年輕世代疏遠眷村議題,其原因是對於眷村背後所代表的黨及意識形態所產生的誤解於隔閡,希望透過中心去化解其中的誤會,讓眷村多元族裔、故事、及白色恐怖外省受害者議題被看見。李總監也認為,過去大家面對眷村都不敢談論統獨及意識型態,並且相信透過溝通及對談,是有機會找到當代的新可能性以及對於眷村基本的認識。

最後,總監認為眷村資源中心可在眷村素材蒐集上多使點力,例如早期織品花布及其花色、地磚的種類、顏色等各種不同眷村素材,供未來藝術設計人才可使用。

【眷村實驗室 眷村feat.農 直播影片】

延伸閱讀:

溫羅汀|都市山城:蟾蜍山之時間地層

從異域到新故鄉:清境社區五十年歷史專輯1949-2011

相關影片:虎尾眷村的舊日時光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位置 桃園市龜山區大同路138巷 (憲光二村) 電話號碼 (03) 329-1588 電子郵件 mkvrc.2020@gmail.com 小時 開館日:每週二到週日09:30-12:00、13:00-17:00(國定假日照常開館)
%d 位部落客按了讚:
search previous next tag category expand menu location phone mail time cart zoom edit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