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3 眷村feat.信仰-高雄場

南部場我們來到了高雄市左營區-明德建業新村,也是高雄眷村「以住代護」計畫的場域之一。這次我們選在左營軍旅舍辦理「眷村feat.信仰」跨界論壇。

這次「信仰」主題,我們邀請到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台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李文環教授,來與我們討論以「宗教及民俗學」角度切入,談位於高雄左營舊城內的東萊新村。另外,我們也邀請台中大家書房的奚浩老師(靜宜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助理教授)擔任與談人,希望也能透過奚老師在台中大雅公館新村(忠義社區)的地方信仰觀察及經驗,來一起討論眷村內的信仰多元樣貌。

『來自東萊群島的東萊人』

「東萊群島」位於遼東跟山東半島之間,共有10幾座小島組成,當中有8座島嶼有人居住,又稱為「長山八島1。又因其群島地理位置重要,故跟海軍有著密切的關係。

一直以來東萊人都以經商、捕魚為主要生活收入來源,因與台州列嶼同為海島(參閱台東場-眷村feat.海),故島嶼上農業發展有限(僅黑山島土地肥沃),所以東萊人的社會中男性幾乎都在外工作,持家皆為女性。

『東萊人與海軍』

歷史帶到國民政府成立,北洋軍閥及海軍整合後,長山八島為海軍第二艦隊駐守之處,當時海軍總司令為張學良、副總司令為沈鴻烈。沈鴻烈當時時常關注長山八島與第二艦隊,所以東萊人一直以來對沈副總司令的印象非常好。

1948國共內戰白熱化,年底東北地方國民黨節節敗退,東萊人被捲入大時代遷徙。國共內戰後,中共解放軍接管長山八島,並發動鬥爭,針對地主清算。當時逃來高雄左營的東萊人,其家族都是長山八島的地主,所以始終對於中共懷恨在心。不過也並不是所有人都痛恨中共,而是共軍採取二分法的方式去操作,甚至當時有些報導提及中共對付地主的方法是活埋、陳屍等作法,非常殘忍。也因為當年清算鬥爭很嚴重,所以第一代來台的東萊人(當時都13~20幾歲)也因此對國民黨效忠程度較高。 而一直以來東萊人有組自衛隊協同海軍作戰,被稱為義民,所以後來國民政府就有頒發義民證給東萊人,也因為如此東萊新村的東萊人與海軍的關係非常緊密,甚至後來遷臺後到海軍大本營左營居住。

『歷史上的海軍與左營舊城』

左營舊城於清代1788年前為鳳山縣城,因林爽文事件攻破,搬遷至鳳山。舊縣城因此沒落、停滯。1825年舊城開始重建,將土城改為石城,並於1826年竣工。但因為縣治的關係,縣太爺及軍隊都在鳳山,故都沒有使用,李老師戲稱說這就是現今所謂的蚊子館。

在日軍還沒進來之前,左營舊城是被保存的很好的。老師表示:「說來諷刺,保存得好正是因為政府並無積極的作為。」老師接著說像國防部當時就是太積極眷改拆眷村,所以現今才沒有闊綽的時間去好好了解及研究,很多事也因此無法準確判定。

不過話又說回來,老師說19世紀末,日本人就有文資保存概念,1919年就訂定:「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保存法2」,就如現在的「文化資產保護法」,精神是一樣的。

1935年左營舊城就被日人指定為史蹟。直到1937年日中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國因要發動南中國及南洋戰爭等南進政策,需要一座南進基地。而當時因牽涉遠洋,故日本海軍有絕對主導力量,要什麼有什麼,並於同年興建高雄軍港,也就是現今左營海軍基地。也在那個時候,整個左營舊城劃入海軍基地,龜山則成為高雄要塞,舊城內被夷平,徵收為日本海軍基地。

二戰結束後,國民政府接管臺灣,中華民國海軍則就順理成章地接管左營海軍基地。

『左營舊城內的東萊新村』

1931年第一批東萊人遷臺。有部分搭海軍軍艦來左營、有部分則是從基隆入境來左營、也有部分是從高雄港來。當時國民政府海軍是默許東萊人於左營舊城北門進入的兩側區域蓋房子,並稱為義民宿舍(現義民巷)。

當時東萊人相信政府很快就會帶他們回家,所以認為房舍克難點沒關係,堪用就好,不須花錢。所以當時居民就用油桶鐵皮當屋頂,砍龜山上的樹當結構,建3棟長條型的屋舍,坪數非常小(3至6坪)共住5-60戶,且僅用簾子隔起來,並無硬隔間。 後來眼看回不去了,並且為節省經費,居民開始用較為堅固的建材蓋房子,並結合原有的城牆當自家的其中一面牆,甚至有把碉堡當自家牆面,槍口當電視擺放處。而村內的道論則是居民彼此協調出來,也造就現在自然且有機道路,空間相當有趣。

『東萊新村的信仰與習俗』

從聚落空間角度來看,早期聚落都以信仰中心為公共空間。但是非法定的眷村的東萊新村,則是缺乏宗教信仰(或集會)的公共空間。原鄉信仰因在臺灣並無相對應的公共空間,所以很多習俗便以在家內可進行的儀式為主。

東萊人春節過年的信仰與習俗,主要有以下:

(1)傳統工藝:做闊、做聖蟲 (2)信仰儀式:過年請神送神、點燈

臘月忙做「闊」。「闊」-為東萊人的特殊紙錢,又稱串闊。每戶人家「串闊」的量不一定,但一年至少需串2串闊,然而不論做多少串,年末燒掉闊時都要留一串至隔年,意味著舊年接新年。

聖蟲-山東地區傳統習俗,一種用麵粉做成動物造型討吉利的花饃(麵塑藝術),其寓意為五穀豐登。在一般傳統上,山東人會將做好的「聖蟲」,並在「驚螫日」或「二月二(土地公生)」時扔到糧倉,祈禱倉滿豐穰。但因為來臺後沒有倉庫,就改將聖蟲蒸熟風乾後,大的放在高桌上供奉、小的則放米缸、麵缸裡,表示永遠吃不完。通常從大年三十做好供奉,一直擺到隔年辭灶、送灶神日為止,約一年的時間。

比較有趣的是,東萊人家中並沒有神主牌,過年會懸掛家譜(與客家人類似)。除夕日當天一定會包餃子,接著擺供與花饃、拜闊、燒闊,並且會上祖墳點燈、請神,接著春節燃鞭炮。可是東萊人來台後沒有祖墳可請,所以早期都會到左營城邊的墳墓區,「象徵」意義的請祖先的靈來家裡,同時將闊燒給祖先並點燈(油麵製成的麵燈)迎接,象徵請神(所謂請神,也就是請祖先、祖靈及財神)。據東萊人敘述,點燈時墳墓區如燈海,並且滿地都是炮紙。

即便東萊人也有部分軍官信仰基督教,也同樣會虔誠的持續原有的習俗,可見他們在傳承文化上開始也會變通,並在地適應傳承。如第一代逐漸凋零,現今第二、三代則不論一代葬在墓園、靈骨塔或是教會的墓園,他們都會去請祖先回來過年。從春節一路到元宵(燈節)結束,才算是春節結束。正月十八為收燈日,收燈後活動就結束了。

最後,奚浩老師也提及公館新村(忠義社區)內的瑞典聖潔會教堂做為回應。這次活動也讓我們更清楚知道眷村內為什麼多居民是信仰天主、基督教,甚至也讓我們知道,除了族群融合外,信仰適地性的演變及融合。

【眷村實驗室 眷村feat.信仰 直播影片】

延伸閱讀:東萊新村的歷史與人
相關影片:李文環─大時代的糾結:左營東萊新村的歷史變遷

1.後改隸山東省長島縣,並於2020年6月則撤銷蓬萊市、長島縣,設立煙臺市蓬萊區

2.為日本政府於1919年4月10日公布制定的中央法規,同年6月1日則開始施行。臺灣則於1930年適用該法,並於1931-1932年進行調查共計35項被列入。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位置 桃園市龜山區大同路138巷 (憲光二村) 電話號碼 (03) 329-1588 電子郵件 mkvrc.2020@gmail.com 小時 開館日:每週二到週日09:30-12:00、13:00-17:00(國定假日照常開館)
%d 位部落客按了讚:
search previous next tag category expand menu location phone mail time cart zoom edit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