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16(六)
全國眷村保存行動至今20年,在許多眷村保存先進的努力、中央及縣市政府的支持下,再加上時代演進,近幾年民眾對於這塊土地的認同、多元文化的重視,讓許多眷村空間得以有機會被爭取保存下來修復並活化。
如今,國軍老舊眷村列管指定或登錄為文化資產的眷村,合計多達50處(含國防部列管之眷村文化保存園區計13處,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公告登錄為文化資產之眷村計37處),而當中還不包含其他警察、公職、教職人員等廣義眷村(如水交社的警察新村、省政府的光復、審計新村、中油的宏南、宏毅新村、政大的化南新村等…)。
在如此多處的眷村一一被爭取保存後,使得占地面積不同、戶數多寡不同、權責及管理單位不同等的狀態下,政府也面臨了該如何保存、修復及活化的困境。
今年,在邁入中心成立一周年之際,除了持續蒐集眷村相關資料、協助宣傳各地眷村活動,以及開展新的眷村與當代連結議題外,更希望在具有意義的周歲,辦理一場全國性的眷村交流活動,肩負起資源平台的角色。故,在疫情逐漸趨緩的10月,透過搭建交流平台,一方面討論當前眷村修復與活化所面臨的困境;一方面也邀請「產、官、學、民」四方,共同凝聚出共識,讓眷村保存修復與活化接下來的道路更加清晰且多元。
【演化論】
因縣市政府不同局處及政策主導下,各地眷村逐步演化、發展出不同的樣貌,透過勾勒願景、實際執行、民眾參與、地方議題、不同層面的聲音反饋、爭取等等,逐步形塑出屬於「地方」的新眷村生活想像。
而種種跡象可以發現,各式各樣的眷村保存下來,不再只是以單一園區觀光人數作為主要KPI考量,而是「因地制宜」的演化出符合地方需求的「當代眷村」。
【5×5修復與活化】

此次交流會,中心邀請到全台10個眷村先進、協會夥伴、政府委外團隊,一同以第一線的工作者的身分來分享,並透過工作坊的方式,讓不同背景的與會朋友一同來討論。
在這次邀請的10組單位,我們將分為5組修復以及5組活化,讓大家同時了解到修復眷村或是活化眷村時,分別怎麼思考、如何執行,當中的取捨及困難又是如何。以下為修復及活化場名單:
【眷村修復場】
主持人:中原大學地景建築學系_劉為光副教授、連振佑副教授
與談人:銘傳大學建築學系_褚瑞基副教授
與談單位:
1.空軍三重一村-OT評估顧問
台灣世曦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_羅文貞副理
2.宜蘭化龍一村-創新概念修復
常式建築師事務所_張正瑜建築師
3.中壢大觀園-自力營造微創聚落
好路設計工作室_顧德偉負責人
4.新竹六燃下忠貞新村-規劃設計
林雅萍建築師事務所_林雅萍建築師
5.左營建業新村-眷村民宿設計
RND Inc._許勝傑 民宿負責人( 軍旅舍 goonnight hostel )
————–
【眷村活化場】
主持人:中原大學地景建築學系_劉為光副教授、連振佑副教授
與談人:弘光科技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系_吳振廷助理教授 | 系主任
與談單位:
1.北投中心新村-長照關懷據點
台北市眷村心文化協會_張中模執行長
2.龜山憲光二村-社區兒童伴讀及教育推廣
聚合文化事業有限公司_郝秀慧負責人( 憲光二村的光陰故事 )
3.霧峰光復新村-青年創業基地
臺灣花園城市發展協會_吳東明秘書長( 臺灣花園城市發展協會 )
4.虎尾建國一村-文化內容轉譯
雲林縣虎尾鎮建國眷村再造協會_李依倪專案經理( 虎尾眷村再造協會、 文化保溫瓶 )
5.鳳山黃埔新村-以住代護社群串連
SOHO工房_楊書豪設計總監( SOHO工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