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刻沉重的歷史,如何透過轉譯勾起民眾、學子的興趣?」
108課綱開始執行後,許多國中小、高中職等教育現場第一線的老師們,開始積極投入將地方文史帶入課程當中,期望能夠透過學生求學的過程,更深入的了解自己所生活的地方。
然而,為了使龐雜的地方文史、田野資料及素材能夠進入到教育現場讓第一線的老師們運用,中間的「轉譯」銜接則極為重要。必須透過梳理及消化資料,進一步透過不同媒介轉為圖文資訊及故事,讓第一線老師們可以快速理解,也能引起學生興趣與共鳴。
故此次我們將邀請到文化保溫瓶負責人依倪,談談作為長期投入虎尾眷村保存與虎尾地區文史、文資研究的第一線的文化工作者,以及地方高中的文資教育老師,如何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讓學生從高中就接觸文資教育。另外則邀請《從烏鴉洞起飛》的插畫家Ballboss來一同聊聊如何將文化故事轉化成有趣且全齡向的插畫故事作品,讓繪本除了提供教育工作者作為教材使用外,也具有藝術收藏價值。該場次主持人則邀請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研究所袁子賢助理教授,期望透過文化轉譯的角度切入,來與兩位聊聊對於文化教育現場的觀點與討論。




「從非眷村人到眷村文化田野及轉譯創作」
袁子賢老師試圖透過不同面向的提問,讓與談分享各自經驗與看法,例如兩位非眷村的成長背景是如何開啟眷村文化轉譯的契機;或是從前端田野工作者到後端的轉譯創作,中間該如何嫁接、如何消化,以及如何傳達核心的內容,讓冗長的歷史變得有趣;又或著是怎麼看待「越國際、越在地」的口號,如何將文化帶到國際上讓更多人認識等。我想透過此場次的分享,會讓大家對於文化轉譯有新的一層認識及體悟。

—————————————————————-
【眷村實驗室 / 當文化走進教室:談轉譯的方法與多元應用 直播影片】
延伸閱讀:
在地知識的轉譯與運用 / 袁子賢 助理教授
2022年虎尾眷村漫畫大賽
當眷村史與圖像交會I》繪出家的歸屬與認同,《憲兵阿榮的假期》、《從烏鴉洞起飛》化個人感動為眾人共鳴
臺灣眷村系列繪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