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台印記與眷村美食

▎作者:蔡金鼎

臺灣東鯤文史協會

▎「假道入越,轉回臺灣!」 ~ 黃杰

圖:黃杰著作封面

富台新村,一個臺灣人應該不陌生的名字,全臺灣曾經有六個「富台新村」,而曾任臺灣省主席的黃杰(1902年-1995年)在《海外羈情─留越國軍紀實》乙書中,講述三萬多名將士跋山涉水來臺的過程,但總那麼缺少一點「地氣」。

徐蚌會戰後,國軍潰不成軍,僅剩西南部(湘、貴、滇)尚由黃杰等將領率領的六大軍系部隊勉強抵抗,陳誠電告:「不如併力西進,先行入安南,保有根據地,然後相機行事,留越轉臺,皆可自衛。」白崇禧電命:「力求避戰,保存實力」,雲南省主席盧漢叛變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黃杰與法國簽訂「峙馬屯」協議,眾將領率部眾與一干平民百姓,按計畫從越南北方的海防港離境「假道入越,轉回台灣」

民國38年(1949)12月13日上午8時,約三萬餘軍士民先後分批由廣西鎮南關(今友誼關)等地越過十萬大山(分茅嶺),進入當時尚屬法國殖民的越南境內,即遭解除武裝並拘禁於各地集中營,其後再陸續安排到越南西南部泰國灣(暹羅灣)上的富國島(Phú Quốc)。

在富國島三年半的期間,餐風露宿,過的是極端辛苦的難民生活。「生活艱苦,得自己砍木頭搭房子,簡直不是人過的!」徐蜀龍說,民國15年(1897)出生於四川大足縣,慶雲高中一年級肄業,民國34年(1945)受到抗日戰爭愛國心起,決定投筆從戎,日本鬼子沒打到,反而是被自己同胞給趕到越南,先後受困於金蘭灣與富國島上,知識份子的好習慣是寫日記,他以《流浪散記》記錄從軍的經歷,戰場經歷寫來入木三分,多了份真情流露,「身邊都是受傷者的呻吟與失散者的呼喚聲音交織成一片哀戚,真是觸目之景令人悲,入耳之聲使人哭,這種悽慘的畫面實非我能形容…」至於軍中的伙食是「椰子油炒飯、鹹魚、牛肉(少許)為主,蔬菜有時候一點點…」搞得他營養不良又腹瀉不止,好不容易死裡逃生,「最令人痛心的,是有一個不滿兩歲的小孩,被遺棄在路的旁邊哭泣,小小的嘴裡發出一聲聲尖銳的哀嚎…」而部隊就這麼走過去,「打仗沒有善心人。」他說!最後他在「我中華民族的救星─蔣總統」的英明領導下,跟著黃杰將軍回到臺灣,兵戎一生。

富國島現在已經是越南的旅遊勝地,面積有574平方公里,大約是澎湖本島的九倍大,這一群流浪到異域的數萬名中國人,被冠以「富國部隊」的稱號,在共產黨勢力擴張與韓戰爆發(1950年06月25日~1953年07月27日)的國際局勢下,成為各國軍事、外交、經濟算計的籌碼。越南(法屬)、緬甸(英屬)剛經歷二次大戰對德、日作戰,既要復興歐陸本國,還要面對共產勢力的崛起與民族自決的要求;法國對外求援於美國,對內則希望這三萬人的富國部隊「就地武裝」投入戰場;至於在台灣的國民黨政府,對外得應付韓戰與中國共產黨的威脅,對內正忙著安置遷台的兩百萬人口,更是無暇他顧,富國部隊的命運就取決於美、法兩國的決定與安排。民國40年(1951)年初,在中共的抗議下,越南(法屬)當局原計畫將富國部隊遣返中國,消息傳來,群情激奮,幾萬人發起大規模絕食運動,決心以死明志,其後在台美交涉下作罷。

民國42年(1953)韓戰尾聲,美、法兩國同意富國部隊返回臺灣,自5月16日到6月28日,國府遣海軍登陸艇與運輸船隊共七批次,從越南接回軍民共30,087人。相較於在泰緬邊境的李彌部隊,富國島返台的軍民算是幸運兒,至於這三萬軍士有否投入戰場?我們不得而知,但很多人投入煤礦、橡膠等資源的開採與建設卻是不爭的事實。

當年國軍在富國島建設的營區,現在已成為越南國定古蹟,並立有「富國監獄烈士紀念碑」,但紀念的並不是黃杰與三萬軍民的事蹟。法國在國軍回台以後,利用富國部隊留下的基礎建設與營舍建築,興建一座約40公頃的監獄「椰子營」,可以關押14,000名囚犯。

民國44年(1955)越南共和國成立,越共勢力崛起而反抗,因美國加入內戰,演變成另一場國際戰事(1955-1975),椰子營擴建為富國島監獄,專門關押越共戰俘與政治犯,囚俘遭受手、腳、頭等刑罰和酷刑…,仿如台灣白色恐怖期間綠島監獄的翻版,富國島監獄現已為知名旅遊景點,國人旅遊或可前往憑弔。

圖:黃杰呈蔣中正懇請指派專人負責與法國談判留越國軍部隊及其眷屬返臺事

▎「大貝湖水月花容冠全台」 ~ 鄧文儀於〈富國島〉

圖:臺中市富台新城今貌

越南富國島距離太遠,臺灣高雄澄清湖也有一座富國島,面積約100平方公尺,民國44年(1955)11月整建完工,為紀念在越南的孤軍,島上豎立石碑一座,正面刻書「富國島」三字,背面則載鄧文儀先生在民國49年所寫『大貝湖水月花容冠全台』。

高雄市左營區也有一個富台新村,卻是全國消失最早,戶數最少(30戶)的富台新村,它位於今左營大路之西、海功路南邊,「富台新村」多屬陸軍管理,唯獨此處為海軍經理,民國48年(1959)改稱「復興南村」,50年(1961)再併入復興新村。根據民國41年(1952)成立的「留越國軍處理小組」規劃,預計先後於臺北、中壢、臺中、臺南、臺東等地興建克難住宅,以安置富國島返台軍民,命名為「赴台新村」,其中高雄並未在規劃之列,因此,高雄的富國新村可能是高雄上岸以後,非軍職人員暫住之所,暫以「富台」為名,其後居民即往他處安置。

民國51年(1962)黃杰就任省政府主席以後,赴台新村更名為富台新村。臺北市富台新村在今捷運永春站附近,中壢富台新村在第一士校路旁,鄰近全國唯一的「富台」國小;台南富台新村位於北區開元路上,臺東富台新村位於馬蘭榮家附近,民國83年(1994)改建為「慈仁九村」;至於臺中市的富台新村,位於東區富台街與富台東街,原興建300戶,緊鄰許多小型眷村,這些眷村紛紛在民國70年代改建為國宅。以臺中市富台新村為例,民國71年(1982)改建(73年完工)為553戶的富台新村國宅社區(富台新城),直至今日,每逢國家重要慶典與選舉,總見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隨風飄揚。

圖:臺中市富台新城國旗飄揚的景像

▎「走吧,走吧,為自己找一個家」 ~ 李宗盛〈愛的代價〉

事實上,從富國島返台的並非只有黃杰第一兵團殘部,還包括四川省第二十六軍彭佐熙部、貴州廣西邊區游擊隊、國軍一七六師諸部,以及隨軍流亡難民、學生、越南籍媳婦..等身份者。這群人來台時間較晚,與其他眷村顯得格格不入,當然也有人在返台後繼續軍旅生涯,並沒有在富台新村居住者。因此,富台新村不是只有黃杰部隊,成員也不是只有軍人或軍眷,在安置上更顯複雜。

臺中市富台新村原住戶即兼有各軍種,其中又以警備總部為多數,它緊鄰數個小型眷村,包括陸裝新村、光華新村、忠勤新村(三村合建為今福聯新城),其中又以富台街1號的陸軍單身軍官宿舍(今稱臺中市練武單身退舍)與緊鄰精武路的金剛新村最具特色,前者為陸軍預備軍隊訓練司令部於民國45年(1956)興建,專供單身退員居住;後者以裝甲部隊番號「金剛」命名,自始至終為「未列管眷舍」,早已分不清前後建物的界線;還有一處位於尚武路上的農場新村,原為砲兵團眷舍,民國40年(1951)10月部隊自屏東衛武營移防至台中,少將團長下令部隊開發農場自給自足,因以為名。這些緊鄰富台新村的眷村,隨著改建新城國宅而為人所遺忘,唯一留下的是難忘的家鄉味,依舊在富台街上留香。

圖:富台街上露天曝曬的香腸

富台新村的美食集中在富台東街與福仁街上,富台鍋貼是被網友喻為「臺中最強鍋貼」,金黃酥脆的口感與獨特的醬料堪稱絕配;力行早點的傳統的饅頭、燒餅油條與鹹豆漿遠近馳名,兩家店長長的排隊人潮,代表消費者的肯定,儘管味道不同,價格低廉卻是共同的特色。除此之外,富台徐媽媽(古早味)潮州客家肉粽、湖南寶慶臘肉,透露這裡省籍的多元性,前陣子共軍空軍襲台,富台里內的防空洞也再次受到重視。我在力行早點悠悠吃著燒餅油條與鹹豆漿,店裡傳來李宗盛的歌聲,不禁跟著哼唱「走吧,走吧,為自己找一個家…」,從富國島到臺灣,這一段直線2,500公里的距離,這一群人走了三年半,往事已矣,這一段近七十年前的故事與回憶。


參考文獻

台灣種子文化協會,2022年4月,《眷村5期》富國島部隊來台的故事

周賢君,2019,《有兩個故鄉的人》,致出版。

康曼德,2018,《海軍眷村文物的故事》,Yuan ying lin

黃杰,1984,《海外羈情:留越「國軍」紀實》,傳記文學出版社。

黃翔瑜,2006,〈滯越軍民之接運來臺(1949-1953)〉,載《國史館學術集刊》第11期,頁143-188。

漂流散記(上)。建檔單位: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數位物件授權:CC BY-N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發佈於《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659291&IndexCode=Culture_Event)

卷名:金馬及邊區作戰 (五)。全宗名稱:蔣中正總統文物。資料來源機關:國史館。數位物件授權:CC BY-N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發佈於《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002-080102-00104-003&IndexCode=drnh)

發表留言

位置 桃園市龜山區大同路138巷 (憲光二村) 行動電話 (03) 329-1588 電子郵件 mkvrc.2020@gmail.com 小時 開館日:每週二到週日09:30-12:00、13:00-17:00(國定假日照常開館)
search previous next tag category expand menu location phone mail time cart zoom edit close